09:00-21:00|預約制

有條件的愛讓人受傷

如何和孩子培養安全依附關係

圖/文 : 林映廷 臨床心理師/山曉心理治療所

【有條件的愛讓人受傷】

  • 如果不符合我的期待,我就不愛你。

  • 你這麼不貼心,連狗都不如,狗還會對我搖尾巴耶。

  • 你成績好,我才帶得出門阿。

  • 你變那麼胖,讓大家知道你是我小孩很丟臉耶。

  • 你這麼不聽話,我要把你丟掉。

【因為符合條件才會被愛,而有擔心、害怕被拋棄的感受和想法出現】

  • 過度努力、想要符合別人條件,而值得被愛。

  • 但努力並沒有終點,對愛的渴求與擔憂像是黑洞般,難以感到安心。

  • 難以維持穩定的自我價值感。

【父母應該怎麼做】

  •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,但需深刻了解自己的期待為何?

  • 是否受到原生家庭和社會價值觀所影響?

  • 過去也曾被這樣的期待綑綁嗎?

  • 這些期待是否也曾讓自己產生困惑與痛苦?

  • 覺察自己是否把孩子視為個人價值的延伸,孩子的表現等同於自己?

  • 將孩子與自己的價值做適當的劃分,提升自我價值感

【教育的過程】

  • 理解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,並非自己的價值延伸物。

  • 不斷覺察自己對於孩子期待背後的原因

  • 給予明確可執行的教導和期待,而非外在的條件,過程中,也可以讓孩子練習問題解決和對自己負責。

  • 舉例: 外在條件(我希望你考前十名) >> 改成明確可執行的方式(每週評量都有跟上學校進度,不會的部分我可以教你)。

  • 用非指責的方式,明確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。

  • 舉例:指責(你這麼不貼心,連狗都不如,狗還會對我搖尾巴耶) 🡪明確說出自身的想法和感受來溝通,並提出問題解決的邀請(你對這件事情很生氣,但你瞪我的時候,我感覺很受傷,我想知道這件事情為什麼讓你這麼生氣?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?)

【傳達的態度是】

無論你是否做到,我都愛你,你永遠是我的孩子,不會因為外在條件而影響我們的關係。這件事情沒做好,我們都感覺失望,但我們可以一起討論更好的問題解決方法。

讓孩子相信自己值得被愛,未來也可以擁有健康和穩定的人際及戀愛關係,如果關係結束,他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,也仍有能力愛人。

【心理師想對你說】

如果常常在跟孩子互動中,傷了孩子的心,也傷了自己的心,可以尋求心理治療或親職諮詢的協助,了解過去的自己,是不是也被有條件的愛所限制了呢? 理解孩子前,也要記得好好理解和梳理自己的心,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孩子呢😊

圖/文:#林映廷臨床心理師 

 #山曉心理治療所 

 🏠 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6號12樓-8 

📍 近捷運台北小巨蛋站 3號出口

☎️  0978-150-785

#安全依附 #自我價值 #兒童青少年心理

更多心理衛教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