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過年甄嬛傳馬拉松連播 - 強迫性重複

圖/文 : 彭大維 諮商心理師/山曉心理治療所


        近年過年,很多人都會在youtube上追甄嬛傳的馬拉松直播。雖然台詞劇情大家都已經倒背如流,但大家彷彿都著了迷一般,一週目、二週目、三週目、四週目地看,大清自動門好像打電動一樣,每次重新開啟時,即便是同樣的劇情和人物,同樣的劇情,大家永遠都看不膩。尤其大家總在滴血驗親時,永遠都會被劇情裡,熹貴妃被告發私通的恐懼焦慮,到發現弘曕的血居然能與溫太醫相容,倒識破皇后詭計,處罰靜白師父與祺貴人。大家相當享受於經歷這種高潮迭起的緊張到釋放。

戲如人生,人生其實也像大清自動門一樣,我們總是在經歷某種類似的劇情。佛洛依德在1920的文章《超越享樂原則》中提到人有一種傾項是「強迫性重複(repetition compulsion)」。佛洛依德從他的孫子的觀察中發現,他的孫子很喜歡把他的玩具線軸從他手中丟出去,接著再把線軸拉回來,他隨後也觀察到,他的孫子透過這個重複的遊戲,去體驗和撫慰自己對母親離開的哀傷感。

而他也在分析多位個案的經驗也發現,我們到了成人的時候,我們也會透過這種重複的心理遊戲,重複經歷一些過往的經驗片段,即便這個經驗是有危害、產生痛苦或有毀滅性。在實務工作經驗當中,很常發現,過往曾經受過家庭暴力的個案,往往在後來的親密關係當中,也會因著這個創傷,經歷重複的暴力經驗。

在過年連播甄嬛傳時,我們常常看到很多觀眾在重複看劇的過程中,會背下劇情,在旁邊喊燒,說這個角色千萬不能怎麼做,卻還是經歷一樣的劇情。強迫式重複也有類似的效應,我們即便知道這個選擇可能是危險的,我們還是可能會無法控制地參與這樣的劇情。

但我們不如戲劇一般已經被定型,我們的心靈是有一定彈性的,我們仍然會在歷史事件當中學習,透過心理治療,治療師也會幫助個案連結不同事件之中的共同性,也會幫助個案能夠在一次一次的重複之中,重新書寫不同的劇本,打開新的人生體驗。

圖/文:#彭大維 諮商心理師 

#山曉心理治療所 

 🏠 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86號12樓-8 

📍 近捷運台北小巨蛋站 3號出口

☎️  0978-150-785

#強迫性重複  #後宮甄嬛傳

更多心理衛教文章: